一是走出去“拓市場”推介,請進來“激活力”考察踩線。比如我們和山東省文旅廳舉辦了“好客山東·如意甘肅”雙向游活動,共同推進區域旅游市場客源互送、線路互聯、產品互補、市場互動。同時持續打造甘肅文旅海外社交媒體矩陣,“Discover?Gansu”三大平臺賬號發布文章2000條,總互動量超千萬次。
二是策劃開展系列文化旅游活動。用“線上+線下+陣地”三位一體視角再塑甘肅文旅影響力、再述隴原文旅新故事。一季度文旅市場實現“穩開高走,加速回暖”。
三是加強文藝展演展播和精品劇目創作。爭取國家藝術基金扶持10個項目、817.8萬元。組織交響合唱音詩《南梁頌》赴廣東、上海開展演出,舞劇《絲路花雨》赴澳門進行演出,持續提升影響力。
四是以節會預熱旺季市場。目前,我們正在積極籌備在張掖市舉辦的第11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預熱“五一”假日市場,全力以赴實現甘肅文旅“開門紅、四季火、全年旺”。
第二個機遇是鄉村振興。甘肅省70%的旅游資源集中在鄉村。鄉村旅游是甘肅省引領文旅復蘇的排頭兵,也是助推文旅產業發展的主陣地。
第三個機遇是國家政策疊加機遇。文化旅游是天然的綠色產業、富民產業。國家實施的西部大開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等重大戰略機遇與文旅發展高度契合,為文化旅游業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二是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甘肅省文旅廳將2023年全省鄉村旅游主題確定為“隴上戶外游”,整合設計了30條精品線路,希望廣大游客能在廣闊的原野上融入鄉村、放飛心情、快樂奔跑、輕松徒步。
三是著力打造“如意甘肅”文化標識。高標準推進敦煌研究院“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典范和敦煌學研究的高地”建設,高質量建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和黃河文化旅游帶,高水平打造以始祖文化為代表的華夏文明發祥地地標、以河隴文化為代表的黃河文化地標,提升“上下五千年華夏文明”“九曲黃河”等文化品牌在甘肅的辨識度。
二是聚焦政策抓幫扶。根據《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關于延長旅游服務質量保證金補足期限的通知》要求,甘肅省文旅廳對于符合政策要求享受暫退或暫緩交納保證金政策的旅行社,補足保證金期限延至2024年3月31日,為旅行社恢復發展、提振信心提供最有效、最到位的支持。
三是“引客入甘”抓惠企。出臺《“引客入甘”旅游補貼實施辦法》,將“旅游包機”等補貼標準在原先基礎上翻了一番,充分調動旅行社和文旅企業開拓重點客源市場。
四是招大引強抓產業。第一季度,全省文旅系統累計開展招商引資活動50多場次,已達成意向性文旅招商項目26個,預計引資總額86億元。
在黃河流域中華文明探源中實現突破,把敦煌研究院打造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典范和敦煌學研究的高地,打造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活”起來的典范。以7處世界文化遺產為基點打造遺產長廊,加快建設大地灣、大堡子山、鎖陽城等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加大文化遺產的數字化保護、旅游場景化開發,建成一批大遺址、古建筑、石窟寺、革命文物、地質奇觀等自然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旅游化體驗新樣板。